太湖古码头风景
事实上,江南地区包含了几种不同的地域文化。
以淮扬文化为代表的南京、扬州等周边地区,这里有着南北交融的方言、饮食、建筑。
以太湖流域为中心的吴文化,包含今天的苏南,上海,浙北,皖南等太湖周边城市。吴侬软语,说的就是这里。但这个区域很大,同样是吴语方言,内部也流变出很多分支,发音并不相同。
歙县新安江风景
需要指出的是,源于历史、地理、经济等原因,徽州(今安徽黄山市)作为江南的一部分,经常被人们所忽略。从宋代开始,这里一直与苏杭地区有着密切的经济文化关联。苏州与扬州的园林,都有着徽商痕迹。
有趣的是,看待人文与地理,有很多视角。上面提到的江南划分,算是方言视角。如果从地理塑造人性格的视角看,皖南与浙江的山地文化,与苏南平原的水乡文化,又塑造了人完全不同的性格。
浙江多山与苏南平原地形图对比
山区缺乏耕地与粮食,也给人带来很多阻隔。地理的限制反而鼓励人,勇敢向山外谋生与探索。因此你会发现徽商与浙商,多善于向外开拓。苏南的平原水乡适宜农耕,人们会选择安土乐居,又孕育出了持盈守成的性格。
视角,决定了人们的思考方式,以及开拓世界的方法。
在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,海洋一直被我们的先民,视为像护城河一样的安全屏障。直到近代,把海洋视为通道的西方人破门而入,我们才重新开始看待了海洋。
皖南山区地形区
从自然视角看,地理与气候对人的塑造,远胜于人的努力。比如,人们津津乐道的传统习俗,只是一个地理区域内的人,为了生活需要,相互影响出了相近的习惯。就像水乡的人更容易学会驾船,海边的人更容易学会游泳,大山下的人脚力会被山路锻炼。
在江苏,许多人争论扬州是否属于江南。之所以争论,是因人们简单化的,标签化的,把苏杭的小桥流水,吴侬软语,作为了江南的刻板印象。
江南园林倒影风景
这样看,江南文化是多元的,流变的,交叠的。就像黄昏的晚霞,色彩是渐变的,分层的,过渡的。你不能说,晚霞边缘的彩云,因其色彩不浓烈,就不是晚霞。
在浙江,由于历史上曾作为南宋都城的原因,杭州的方言中,也融入部分了北方方言的痕迹。
长久以来,从北方到南方,语言、饮食、习俗,一直都随人口迁徙演绎变化着。人的生命只有几十年,经常来不及察觉这样的流变。
从秦淮河畔的灯火,繁华,到徽州的白墙,灰瓦。从太湖的浩渺,人家,到西子湖畔的远山、薄雾,都是江南不同的样子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