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人之生也柔弱,其死也坚强。故坚强者死之徒,柔弱者生之徒”。人活着,躯体为柔软,只有死后变为僵硬。为人处事“勇于敢则杀,勇于不敢则活”,冰刃过利则易断,人之过刚则易死。刚烈勇猛之人往往带有“早死之象”,最易流露破绽,终而走向绝路;外表柔和之人,处于低下,心存谦卑,虚怀若谷,海纳百川,拥有“深不可测,大不可量”之气势,故而可以功成名就,且能长久。
圣人遵循着天道“损有余而补不足”的智慧,有“大智若愚,大成若缺,大盈若冲,大直若屈,大巧若拙,大辩若呐”这种谦虚谨慎的人生态度,所以接近圆满;而庸人则遵循“损不足以奉有余”,所以依旧残缺。残缺之人,锋芒毕露,破绽百出;圆满之人,韬光养晦,无懈可击。
庸人居功自傲,不知“甚爱必大费,多藏必厚亡”的道理,不明“祸兮福所倚,福兮祸所伏”,富贵而骄,自遗其咎,所以才有“狡兔死,走狗烹;飞鸟尽,良弓藏;敌国破,谋臣亡”的感叹。而圣人心存“生而不有,为而不持,长而不宰”的玄德,亦有“知足不辱,知止不殆,可以长久”的意识,圣人终不自为大,故能成其大,所以就如同“水利万物而不争”一样,最终选择功成、名遂、身退。
老子曰:“以正治国,以奇用兵,以无事取天下。”奇兵,就是《兵法》所讲的用兵之道,也是兵家对于老子思想的借鉴。坚则固,柔易变。奇,就是变,用兵之道因世事而变,两军对垒而针锋相对,不如用奇兵以少胜多。这样既可以降低兵将损失,又可保存实力。以“无事”这种和平方式夺取天下,胜过暴力破城的方式。
孙武在《孙子兵法·谋攻篇》中写道:是故百战百胜,非善之善者也;不战而屈人之兵,善之善者也。故上兵伐谋,其次伐交,其次伐兵,其下攻城。攻城之法为不得已。故善用兵者,屈人之兵而非战也,拔人之城而非攻也,毁人之国而非久也,必以全争于天下,故兵不顿而利可全,此谋攻之法也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